回顾

首页    回顾

----常青社的孕育和成长

94年,是丰联集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。随着丰联广场大厦工程的开展,集团规模迅速扩大,人员剧增。相应地,旧的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不再适应新环境的需要,必须做出管理 上的调整,突破重点,而在此过程中,丰联集团宝贵的财富----丰联人,也就面临着一场重新自我定位、个人化的、深刻的内在调整,否则将难以突破已经习以为常了的旧的工作方式、规章制度和人际关系,以致产生种种困惑、不满、委屈、抗拒……而将自己与公司的关系由合作愉快转变为对抗。当时,对集团管理层来说,最头痛的就是----“老臣子问题”。

老臣子,多数本是老板的老同学、老朋友甚或亲戚。多年来大家一起在艰苦的茫茫创业路上精诚合作,奠定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经济基础,也培养了他们对公司的关注和热爱。然而,在94年前后这段时间中,面对制度的不全造 成的混乱、领导层变动带来的人际冲突、新人员(包括外籍雇员、香港雇员)加入文化背景、差异造成的不睦,老臣子们一时难以接受这种剧变,我每次赴京都听到不少牢骚:“丰联没有我,能有今天吗?”“我干了这么多年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现在管到我头上来了!”“我多年来当公司是自己的家,一片忠心,×××来了才几天,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赚钱罢了,公司却对他言听计从……”这些牢骚都发乎真情,而老臣子们对公司的贡献和感情也是事实,然而,如果在新环境下,人们的观念不做出相应的调整,不能不断地放宽胸怀,扩拓视野,勇于并善于在变化之中寻求自身的平衡,那么,对公司来说就不得不愤然离去,而对我,每次看着一个人离去都 意味着深切的惋惜和阵阵伤痛。

我们急需一付解决这种“双输”局面的良药,那就是:有效的沟通、友善的交流和主动的协调,使公司管理高层看到哪些管理制度应该改善,而员工们也知道自己哪些观念需要调整,在亲切、友善的气氛下,通过交谈,互相启发,找到合宜的调整方法。在这种需要下,老员工的友谊组织----常青社应运而生了。

常青社今年五岁了,社员人数已由十来个人发展到三十多人。在这五年中,我们一直保持着松散的结构,疏落的活动,自由交谈的形式,愉快好玩的活动内容,就像一群朋友,隔一段时间相聚一起,吃吃、玩玩、聊聊,在没有等级差别、没有顾忌的气氛下,聊出了对公司的意见和期望,对彼此的忠告和自己的感受、目标……,当朋友中有人遇到不幸或有难时,我们怀着同样关切之心伸出援助之手;有人在处事中产生困惑、不悦时,可以在这里倾诉心曲并获得友善又有益的劝告。常青社没有“权”,更不是什么 “特权”组织,只是在同一家公司共处多年的一群人之间,由对公司的共同感情而产生的友谊,将我们联在一起,成为“好朋友”、“老朋友”,借常青社的活动系在一起,说知心话。我希望常青社是这样一个组织,而在达去的五年中,常青社也正是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。如果说,常青社在丰联集团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起过一点有益的作用,那就证明友谊的力量和善意、爱心、坦诚、沟通及互勉互助的重要。我相信,无论在任何一家企业,也无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哪 一个阶段,这股力量都 是最珍贵、最重要的。我希望常青社能够永远保持这股力量,并奖之融入丰联集团的文化中。


2016年9月9日 04:10